24小时服务热线:19103801095
NEWS CENTER
Recommend case
contact us
从外科手术到微创介入:二尖瓣反流治疗的新突破
心脏瓣膜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,其中二尖瓣反流(MR)占所有心脏瓣膜病变的三分之一以上。传统开胸手术虽然有效,但对于高龄、合并症多的高危患者,手术风险往往难以承受。近年来,经导管介入技术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曙光。2025年,杭州端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“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”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审评,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用于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的国产介入器械。这项创新技术通过股静脉穿刺,将夹合器精准送至心脏病变位置,以“微创修复”替代“开胸手术”,为外科高危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。
核心技术亮点:仿生设计与精准操控
该系统的核心由三部分组成:夹合器、输送系统和稳定器。夹合器采用镍钛合金骨架与聚酯覆膜的组合结构,其开合角度和抓握力经过精密计算,既能牢固夹持瓣叶,又避免过度牵拉导致组织损伤。输送系统配备可调弯导管,医生通过手柄操控可实现360度旋转和180度弯曲,在超声引导下穿越复杂心腔结构。动物实验数据显示,植入后夹合器在模拟心跳环境下(约4亿次收缩)未出现位移或断裂,显示出优异的耐疲劳性。
临床前研究验证了多项关键性能:
临床试验数据:高成功率与持久疗效
全国23家心脏中心参与的临床试验纳入了123例外科高危患者(平均年龄72岁,STS评分≥8%)。数据显示,术后1年时92.68%的患者实现“治疗成功”——即无死亡、无需二次手术且反流程度降至轻度以下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96.36%的患者术后1年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(NYHA心功能I/II级),心血管相关再住院率控制在9.82%,显著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组。
关键临床数据汇总表
评价指标 | 术后30天 | 术后6个月 | 术后1年 |
---|---|---|---|
治疗成功率 | - | - | 92.68% |
心功能改善(I/II级) | 84.68% | 87.39% | 96.36% |
心血管再住院率 | 1.79% | 4.46% | 9.82% |
全因死亡率 | 0% | 0.81% | 2.44% |
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
尽管技术优势明显,审评专家团队仍对潜在风险提出严格管控要求。系统明确限定适用于特定解剖条件的患者:瓣叶厚度≤5mm、后叶长度>7mm、连枷间隙<10mm,且需排除风湿性病变或严重钙化病例。术中操作规范要求,单次夹合操作不超过10次重复,避免瓣叶损伤。已发现的5例术中并发症中,3例为瓣叶撕裂,2例为器械脱落,均通过紧急外科干预成功处理,未造成患者死亡。
法规合规与质量保障
该产品严格遵循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739号)和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药监局47号令)要求,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。生产环节采用洁净车间分级管控,灭菌过程通过环氧乙烷残留量验证(<10μg/g),货架有效期3年的结论基于加速老化试验得出。审批过程中,药监部门特别核查了原材料溯源记录,确认镍钛合金、医用级聚酯等核心材料的供应商均具备Ⅲ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。
临床应用展望与患者获益
对于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,这项技术将平均住院时间从传统手术的14天缩短至5天,医疗费用降低约40%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,预计每年可惠及超10万例二尖瓣反流患者。目前,该产品已纳入北京、上海等地医保谈判目录,后续将开展5000例真实世界研究,进一步验证长期疗效。未来研发方向包括开发适用于更复杂解剖结构的第二代夹合器,以及结合AI辅助的智能导航系统,推动心脏介入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。
站点声明:
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
北京飞速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、诊断试剂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,提供产品注册申报代理、临床合同(CRO)研究、产品研发、GMP质量辅导等方面的技术外包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