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导航

24小时服务热线:19103801095

欢迎来到北京飞速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【官网】

2025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批报告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中心 > 基础知识

来源:飞速度医疗器械咨询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11  

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请备注医疗器械注册咨询
业务咨询:19103801095(施先生,微信同)
市场合作:15577402464
周一至周日 8:00~22:00

在线客服
周一至周日8:00-22:00
QQ在线客服

 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大脑中的"定时炸弹",传统治疗方式面临诸多挑战。随着介入医学的进步,血流导向装置逐渐成为治疗复杂动脉瘤的新选择。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"血流导向密网支架"近期通过国家药监局技术审评,这款覆盖血管直径2.0-6.0mm的国产创新器械,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治疗工具。从动物实验到多中心临床试验,这款支架展现出独特的技术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。

2025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创新<a href=/medical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医疗器械注册</a>技术审批报告

产品设计上

  这款支架采用钴铬合金与铂钨合金双金属编织结构,配合自主研发的输送系统,实现了在迂曲脑血管中的精准释放。支架直径从2.5mm到6.25mm共分20个梯度,长度从10mm到70mm形成7个区间,这种"微米级"的尺寸划分能够匹配不同患者的血管解剖特点。在模拟血管环境的测试中,支架展现出38%的金属覆盖率,既能有效改变动脉瘤内血流,又保留分支血管的通畅性。输送系统经过500次弯折测试后仍保持完好,导丝头端的特殊设计使其能顺利通过3个连续180°弯曲模型。

  临床试验数据最能说明产品的实际效果。在全国16家三甲医院开展的对比研究中,248例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治疗。术后12个月的核心数据显示,使用新支架的患者中有79.84%实现动脉瘤完全闭合,比对照组高出11个百分点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治疗直径小于3.5mm的小血管动脉瘤时,新支架组的完全闭合率达到85.2%,这对传统支架难以处理的病例具有突破意义。

  表1 主要临床效果对比

评估指标 试验组(124例) 对照组(124例)
12个月完全闭合率 79.84% 68.75%
术后血管狭窄≤50% 94.3% 89.6%
平均手术时间(分钟) 82±15 95±21
器械相关并发症 5.17% 9.91%

在安全性方面

  这款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植入动物体内的支架在180天时内皮化率超过90%,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。人体试验中,与器械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0.86%,低于同类进口产品初期上市时的数据。对于医生最担心的支架移位问题,通过独特的"渐进式释放"设计,在临床试验中仅出现1例释放不全案例。

  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,该产品严格遵循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要求,从材料溯源到灭菌验证均建立完整质控体系。环氧乙烷残留量控制在<5μg/g,货架有效期验证采用加速老化结合实时老化双重验证模式。在审评过程中,技术审评中心特别关注了金属疲劳性能,支架经过1000万次脉冲测试后结构完整性仍符合标准。

  这款国产创新产品的获批,标志着我国在神经介入领域实现重要突破。其精细化的尺寸设计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能,特殊的编织工艺在保持支撑力的同时降低金属负荷。随着临床应用数据积累,未来或可拓展至更多复杂动脉瘤的治疗。对于患者而言,更短的血管学习曲线意味着更安全的手术过程,而完全闭合率的提升将有效降低二次干预风险。这款支架的上市,不仅填补了国产高端神经介入器械的空白,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中国解决方案。

医疗器械注册咨询

站点声明:

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
北京飞速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、诊断试剂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,提供产品注册申报代理、临床合同(CRO)研究、产品研发、GMP质量辅导等方面的技术外包服务。